受到「重大会议」利好消息刺激,今日上证指数跳空高开,并一举站稳3200点,北向资金净流入190亿,两市成交量接近万亿,真是大快人心。
展望后市,有人觉得A股该稳了,也有人担心一日游行情,更多人则关心下半年有哪些潜在的重大机会?
从2023上半年板块表现来看,多只游戏题材涨幅超90%,勇夺涨幅榜冠军宝座;通信、云计算、传媒等AI人工智能主题,涨幅近50%同样居前。
然而,医药生物、新能源、白酒等热门抱团“核心资产”却跌幅居前。如果不幸买在高位,痛到肉里的感觉,即使再多安抚也无用。
不过,更多“勇者们”奋勇直前,想着上半年已然过去,不如好好抓住下半年行情!
那么,前期的3144低点,今年还会跌破吗?TMT和“中特估”行情,还有继续表现的机会吗,还是有望切换到新能源车、消费、医药、军工、金融地产等赛道上?上半年持续疲弱的恒生科技、恒生医疗保健,下半年是否能迎来反转机会?
随着2023Q2基金季报披露完毕,手握百亿资产的基金经理,他们的“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无疑受到了市场广泛关注。
司令把最新季报观点做了梳理,一起来看看大家关心的下半年投资,他们都是如何看待的?彼此是否存在分歧,还是形成了一定的共识?
Q1:如何看待下半年投资机会?
易方达张坤:对组合未来的内在价值增长,依旧有信心。预计未来组合内在价值增长,有望至少投射为类似幅度的市值增长。除此之外,投资者还将获得一个未来股票回归合理估值的期权。
银华基金李晓星:持续看好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看好下半年的经济信心回升。经济信心回升的映射,主要在于数字经济、医疗健康和美好生活。美好生活的追求,依然会是消费的长期趋势。
富国基金朱少醒:当下权益市场处在较好的风险收益区间。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我们相信当下所面临的重重困难,终将找到解决的出路。
景顺长城刘彦春:我们认为应该出台一些需求侧政策,能够把经济大盘稳住,让经济转型在总量平稳向上的过程中进行,这样经济转型会更顺利、更健康。
国投瑞银施成:2023全年的行情可能都会更偏成长一些,因为市场刚从两年的熊市中复苏过来。后续成长的演绎,有可能实现虚实的切换,业绩成长股会迎来机会。而在经济没有进入过热的情况下,龙头公司在复苏前期阶段表现会更为突出。
南方基金章晖:根据我们的经验,新增资金入市可能要等到市场回暖12-24个月之后才会有明显的迹象。因此,如果没有特别大的宏观拐点,未来市场将会持续呈现出存量甚至减量博弈的交易特征。
华夏基金周克平:在人员流动、交易活跃度提升、商机提升、资产负债表逐步修复之后,随着利润的修复,我们认为经济有望进入自然缓慢回升的周期中,目前的市场整体处于较低水位,处于投资性价比很高的阶段。
Q2:TMT行业,能否继续强势?
景顺长城杨锐文:无论从安全角度还是从效率角度,全球主要经济体和主要的企业都会疯狂投入在AI和半导体上,这几乎是不可阻挡的产业趋势。
华安基金胡宜斌:中长期来看,全球在半导体、新能源、新一代通信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仍将持续诞生产生创新带来的新机遇,每一次产业创新和技术迭代,都蕴藏着弯道超车的机会。
富国基金李元博:我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经过了概念期的阶段,后续的投资会更加集中在AI产品落地的公司和行业中。
万家基金莫海波:展望下半年和未来几年,人工智能有望逐渐走向千家万户,赋能软件、教育、营销、游戏、社交、影视、医疗、智能驾驶、机器人等多个行业,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Q3:新能源汽车,下半年有机会吗?
工银瑞信杜洋:碳酸锂经过一季度的大幅降价,二季度价格企稳,动力电池产业链排产量恢复增长,但由于部分环节新产能投放,价格水平和盈利能力仍有下降压力。我们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长期的发展前景依然保持乐观态度。
东方基金李瑞:随着AI技术的进步,自动驾驶正孕育较大的变化,爆发性较好的整车以及配套供应链,比如光学器件、域控制器、声学、空气悬挂、线控底盘等是我们关注的方向。
国投瑞银施成:销量、库存、价格、预期都到了一个比较极限的状态,已经处于衰退的末期。随着需求的恢复,未来2-3年的时间都会持续向好。
景顺长城杨锐文:未来汽车板块更多的机会可能来自于智能化,而非电动化。汽车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也是我们国家的优势产业,我们坚信未来会有一批批国内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逐渐走向世界的舞台,成长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Q4:半导体行业,行情能否延续?
诺安基金蔡嵩松:在全球晶圆扩产处于下行周期的大背景下,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对设备材料 EDA板块的拉动,很可能会超预期。
南方基金茅炜:我们坚定看好国家产业升级的大方向,半导体是工业发展的基石,以几千亿美金的市场规模支持了几十万亿美金的庞大下游市场。2023年,我们认为半导体将会迎来自主可控和周期拐点向上的共振。
博时基金曾鹏:随着全球宏观经济的企稳复苏,包括存储、驱动等特定类型芯片价格表现出了见底迹象,我们预计三季度周期类半导体也具备较好的投资机会。
银华基金李晓星:全球半导体下行周期接近尾声,经历了过去几个季度的去库存,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重启上行周期,向上弹性取决于各下游需求恢复的力度。
Q5:震荡中的军工,有哪些机会?
易方达何崇恺:未来5年军工板块依旧处于持续中高速增长的态势中,同时经过2022、2023 年上半年的调整,多数优质军工白马股的估值已经处在相对较低的位置,因此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博时基金曾鹏:展望下半年,随着军工集团排产有望明朗、板块内部“新质新域”等关注度提升,以及随着国资委持续发力国企改革及国企企业价值重估,板块有望迎来新一轮β改善。
银华基金李晓星:展望未来,由于军工行业进入壁垒较高,格局稳固,军工各细分行业龙头业绩也有望重新向上。我们优选调整较大、国产化率较低的军工芯片,摆脱供给端约束的导弹链以及有望加强建设的军工信息化方向,同时关注无人机等新兴产业。
Q6:复苏中的消费,何时否极泰来?
汇添富胡昕炜:下半年,伴随着经济活动持续正常化,居民消费信心有望增强,进而驱动消费行业回暖。我们坚信中国的增长潜力,看好中国消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银华基金焦巍:不排除白酒竞争格局重现白电化的态势,一方面单纯每年涨价、压库存的模式遇到挑战。另一方面少数头部企业和地方特色企业在这一竞争格局激烈化的过程中持续集中。对于化妆品和医美投资,我们认为把握住“K”型结构的龙头和口红效应更为重要。
交银施罗德韩威俊:展望2023年三季度,消费将继续复苏。由于每一个节假日都是消费脉冲的旺季,我们预计中秋、国庆将迎来消费行业的全面复苏,特别是二季度表现较为疲软的中档消费。展望后续的每一个消费旺季,消费复苏的斜率将越来越快。
泓德基金秦毅:消费板块没有如预期一样强势复苏,而是和经济一样同处于弱复苏状态。这是因为疫情期间国内居民资产负债表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接下来,消费弱复苏趋势较为确定,且目前该板块估值已具备相当吸引力。
Q7:跌跌不休的医药,该拿它怎么办?
中欧基金葛兰:虽然宏观环境会对医疗行业产生一定程度影响,但优秀企业长期增长的驱动力并未出现重大变化,而创新也依然是行业成长的最强动力。相关企业的竞争力更多地体现在平台技术和管理能力,龙头企业的市占率仍将持续提升,保持较高的景气度。
汇添富郑磊:国内医药政策释放了比较明确的修复信号,特别是对创新的鼓励和支持,因此我们进一步增持了创新药、创新器械等相关资产。此外,当下我们看到一些长久期资产现阶段成了冷门行业,这可能也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
工银瑞信赵蓓:随着经济的持续复苏,我们预期今年下半年消费医疗的需求仍将逐步恢复。现阶段市场对中药行业的预期不低,且整体估值水平有所提升,但短期二季度行业业绩趋势较好,下半年基药目录调整等利好政策有待落地,中药行业政策环境持续改善,行业beta 性机会仍将持续,因此维持超过基准的配置比例。
广发基金吴兴武:消费医疗和严肃医疗在经历了短暂的反弹后出现增速下行的迹象,未展示出增长持续超预期的趋势。伴随着当前国内资产价格滞涨,医疗消费的恢复可能仍需时日。当前医药行业总体处在一个基本面偏弱势的阶段。国内外的需求向上拐点尚未出现,技术进步的进程需要时间。
中庚基金丘栋荣:港股医药科技股估值回归理性,具有较大的创新可能性。药械产品具全球竞争力,格局正清晰。港股医药行业受海外流动性等因素压制持续调整,拥有“低位置、高赔率”特征。
Q8:如何看待港股投资机会?
南方基金史博:在复盘港股市场各行业公司股价历史表现的时候,我们认为两种策略或者两种策略相结合的哑铃型策略,有希望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力求取得中长期稳健的收益。
银华基金李晓星:港股的核心互联网公司最有可能抓住AI浪潮下的机遇,使得自身的体量上个台阶,结合当下的估值水平,有望迎来业绩估值双升的行情。
泓德基金秦毅:美联储加息可能在下半年将结束,边际向下的概率较低;中美关系开始进入阶段性缓和期;企业基本面,对平台经济的政策压制已基本消除,监管进入常态化,企业基本面也在2022年下半年开始触底回升。以上三点因素,后续大概率都是改善的。
总的来说,百亿基金经理对于下半年行情,普遍较为乐观。具体到行业板块上,下半年更偏向成长行业。至于医药、消费、军工、新能源车等题材,即使板块不具备大的机会,但是细分赛道依然充满想象。
现在送您60元红包,直接提现不套路。快参与活动来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