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市场报
近期,国产菜籽市场新陈交接、购销清淡,随着新菜籽上市临近,贸易商清理库存以待新菜籽上市,导致陈菜籽行情走弱。4月下旬以来,云南、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等省份新季菜籽开始收割,并零星上市,因含油率、水分、芥酸等指标不同,报价有所差异,下游商家多谨慎观望,其群体普遍心理是在收购开始后先小规模试水收购,等到市场预期逐步一致、形成主流报价后,再进行大规模收购。
沿江产区多雨延缓菜籽收割
4月底至5月初,长江中下游产区出现降雨天气,湖北、湖南、江西局部地区出现大到暴雨,部分低洼农田出现涝渍,导致新季菜籽收割进展缓慢,因此新季菜籽上市量较少,多数贸易商还未开始收购新季菜籽。进入本周,南方多数地区天气放晴,新季菜籽收割进度有望逐步加快。预计5月中下旬国产菜籽将大量上市,随着供应增加,价格或存在下跌风险。
由于接新前陈菜籽价格较高,当前油菜种植农户对新季菜籽价格抱有较高期望,但与去年油粕价格高涨、国产菜籽出现大榨利润不同的是,今年全球菜籽、大豆供应格局发生转变,国内菜油和菜粕供需较为宽松、价格低迷,菜籽压榨利润走低,大榨难以开启。
因此,在没有压榨补贴的前提下,新季菜籽上市后,大厂收购意愿可能不高,国产菜籽仍将流向中小油坊,生产价格相对偏高的浓香菜油,而小榨产能较低、消化能力有限,届时国产菜籽的供应压力将逐步凸显。
当前市场仍未形成主流报价,如果新菜籽定价偏低,农户种植收益下降,则影响菜籽的种植积极性,若菜籽定价偏高,贸易商后期将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各方主体进入博弈阶段,形势仍不明朗。
进口供应宽松开机预计回升
国内进口菜籽买船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当前供应维持宽松状态。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3月我国油菜籽进口量为59.9万吨,环比增加46.6%,同比增加418.1%;1月至3月我国共进口油菜籽166万吨,同比增加128.5万吨,增幅342.8%。根据船讯信息,4月份进口菜籽到港约8船,5月份菜籽到港预估9至10船。由于4月中旬进口菜籽到港延迟,导致部分油厂停机,4月份沿海油厂进口菜籽压榨量为46万吨,较上月减少8万吨。
进入5月份,随着进口菜籽供应衔接,油厂开机率快速回升。相关机构数据显示,截至5月5日当周,沿海地区主要油厂菜籽压榨量为14.5万吨,下周压榨预估16万吨。按此产能预计,5月份进口菜籽压榨量将增至60万吨左右,菜油和菜粕供应将呈增量趋势。
菜油供强需弱短期仍将累库
五一小长假过后,随着宏观压力缓解以及油脂市场利多题材增多,菜油市场出现超跌反弹行情,中加关系所带来的情绪性影响,推动菜油期货价格连续上涨,但是菜油基本面依然偏弱,并不支持价格持续反弹。
供应方面,除进口菜籽压榨保持高位外,进口菜油也呈增长趋势。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3月我国菜油进口量为18万吨,同比增长107%,主要来自俄罗斯、阿联酋及欧洲地区。其中,自俄罗斯进口菜油10.9万吨,自加拿大进口菜油仅2万吨。2022/2023年度俄罗斯菜籽显著增产,菜油产出及出口潜力同步大增,且中俄贸易关系良好,物流优势明显,利于国内菜油进口。另外,欧盟生柴需求不振、菜油价格低廉也刺激国内进口积极性,如果考虑中澳贸易关系改善、澳籽进入国内的可能性,进口来源的多元化将对后续国内菜油供应形成较好保障。
需求方面,菜油消费受到菜豆油价差的压制,4月中下旬以来,随着豆油供应回升、菜豆油现货价差回归,菜油成交再度陷入冷清,库存继续累积。机构数据显示,截至5月5日,沿海油厂进口压榨菜油库存为8.3万吨,较上周增加1.75万吨;华东地区主要油厂菜油库存34.75万吨,较上周增加5.53万吨。5月中下旬,南方新季菜籽将逐步上市,加上进口菜籽和菜油到港,菜油供应维持宽松预期,消费的增量仍需通过对豆油的替代消费来完成,而豆油的弱势势必会进一步拖累菜油价格。
菜粕供需双增建库仍较缓慢
与菜油不同的是,随着气温回升,水产养殖市场逐步复苏,菜粕需求增强,同时由于进口大豆卸港延迟,豆粕量减价涨,下游饲料厂在养殖利润低迷的情况下,积极寻求菜粕替代。五一假期前后,终端备货和补库需求增长,令菜粕现货消化较快,库存持续低位,提振菜粕价格反弹。
相关消息显示,五一节后国内海关检验检疫政策再度收紧,或将导致豆粕供应恢复节奏继续后延,将支撑菜粕市场维持偏强走势。不过5月份进口菜籽供应仍较充足,下半月国产菜籽及菜粕将逐步上市,同时进口大豆到厂只是时间问题,若5月中旬至6月份进口大豆压榨如期提升,届时蛋白粕供给压力将传导至菜粕市场。预计7月份以后,随着菜籽进口减少和水产养殖进入旺季,菜粕市场或逐步走强。
、精准解读,尽在本站财经APP